5月9日,软科正式公布2025年全国高校排行榜。至此,中国三大高校权威排行榜——软科、校友会、ABC的2025年榜单已全部揭晓。
笔者按惯例整理出2025年全国高校综合排行榜,百强名单如下:
与2024年的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相比,这一榜单有几个大的变化,分别是:
1、因董小姐事件而闹得沸沸扬扬的北京协和医学院,无视舆论压力,综合排名反而更进一步,排名全国第25位,比去年前进了4个名次,创下历史新高,无愧于“中国医学殿堂”的美誉!
北京协和仍然是排名第一的非国家985工程高校,也是排名第一的普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入围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的普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还有4所:上海科技大学(并列第38位)、南方科技大学(第44位)、南京医科大学(第82位)、宁波大学(第85位)。
2、上海科技大学强势入围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行列,并列排名全国第38位,也是全国排名第二的非国家985工程高校,还是排名全国第二的普通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上海科技大学背靠中国科学院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加上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的合作背书,实力十分强劲!
3、武一武二之争有了新动向,武汉大学终于反超华中科技大学,排名清北华五之后的第8位,这是2020年以来的第一次,或许与网传的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有关!
4、北京科技大学再进一位,综合排名全国第36位,这是全国排名第一的普通国家211工程高校。
普通国家211工程高校的前五强分别是:北京科技大学(第36位)、南京理工大学(并列第38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40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41位)、上海财经大学(第42位)。但号称984.5高校的武汉理工大学(第47位)则令人失望,仅排名211高校的第9位!
5、首都医科大学仍然排名全国并列第53位,这是排名全国第一的“双非”院校。
入围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的“双非”院校还有4所:深圳大学(第79位)、浙江工业大学(第84位)、扬州大学(第95位)、江苏大学(第98位)。这五所“双非”强校,全部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其中:江苏省拥有两所,并且都位于普通地级市(扬州大学位于扬州市,江苏大学位于镇江市),北京、广东省、浙江省各一所。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于高校发展前景的深刻影响。
6、从省份分布来看,入围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高校数量前三甲的分别是:北京市25所,江苏省13所,上海市10所。江苏省竟然力压上海市排名第二!
7、从城市分布来看,入围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高校数量前三甲的非直辖市分别是:南京市8所,武汉市7所,广州市6所,西安市5所,成都市4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南京市应是毫无争议的京沪之外的高教第三城!
8、从普通地级市来看,全国有6座普通地级市拥有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高校,它们分别是:江苏省苏州市的苏州大学(第46位)、江苏省无锡市的江南大学(第61位)、江苏省徐州市的中国矿业大学(第67位)、陕西省咸阳市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第68位)、江苏省扬州市的扬州大学(第95位)、江苏省镇江市的江苏大学(第98位)。除陕西省咸阳市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外,其余五所全部位于江苏省!这也再次证明江苏省高教资源的强悍。
9、未能入围全国综合排行榜百强高校的普通国家211工程高校有21所,它们分别是:华北电力大学(第103位)、贵州大学(第106位)、安徽大学(并列第108位)、长安大学(并列第108位)、中国药科大学(第119位)、广西大学(第124位)、太原理工大学(第129位)、东北林业大学(第130位)、河北工业大学(并列第132位)、大连海事大学(第139位)、东北农业大(第140位)、辽宁大学(第141位)、内蒙古大学(第145位)、海南大学(第146位)、四川农业大学(第155位)、新疆大学(第179位)、宁夏大学(并列第194位)、石河子大学(第213位)、延边大学(第234位)、青海大学(第255位)、西藏大学(并列第274位)。
在这21所211高校中,只有2所位于经济发达地区,即位于南京市的中国药科大学、天津市的河北工业大学,却有15所位于中国西部地区或东北地区,再次证明经济发展与高校发展的紧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