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安全性、舒适性和便捷性需求的提升,以及无人驾驶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商业化应用的推进,无人驾驶汽车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无人驾驶汽车将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物流、共享出行等多个领域,例如,无人驾驶出租车、无人巴士、无人配送车等将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1、全球市场规模
近年来,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呈现出迅猛的增长态势。根据中的相关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到 4461.15 亿元 。随着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预计到 2029 年,这一市场规模将飙升至 12233.78 亿元,预测期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 18%。
技术的进步是推动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增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方面,传感器技术不断升级,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以及摄像头等传感器的性能日益强大,能够更精准地感知周围环境信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可靠的环境数据支持。例如,新一代激光雷达的探测精度和范围大幅提升,能够清晰地识别远距离的小型障碍物,为自动驾驶汽车的安全行驶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人工智能算法的优化使得自动驾驶汽车的决策能力显著增强。通过大量的数据训练,自动驾驶系统能够更快速、准确地对各种复杂路况做出合理决策,有效提高了行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政策环境的日益完善也为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相关政策,鼓励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一些国家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和上路制定了明确的法规和标准,为企业开展相关业务提供了清晰的指引。部分地区还对自动驾驶汽车的生产和销售给予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降低了企业的成本,促进了市场的发展。
市场需求的增长同样是推动全球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对出行效率和便利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自动驾驶汽车能够实现自动行驶,让乘客在旅途中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休息或工作,满足了人们对高效出行的需求。此外,自动驾驶汽车还能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提高道路安全性。据统计,人类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比高达 90% 以上,而自动驾驶技术通过精确的感知和快速的决策,能够避免许多人为因素造成的事故,为人们提供更安全的出行保障。
2、中国市场规模
据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披露,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之一,自动驾驶市场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2023 年,中国自动驾驶汽车市场规模达 1382.96 亿元,近年来保持着较高的增长速度。中国自动驾驶市场规模由 2017 年的 681 亿元增长至 2023 年的 3301 亿元,年均增长率约为 30% 。
政策支持是中国自动驾驶市场快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5 年,“中国制造 2025” 计划将无人驾驶列为汽车产业未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2020 年,《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到 2025 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要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的商业化应用;力争到 2035 年,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规模化应用。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北京、上海、广州等 21 个省市的地方政府也积极出台相关管理办法,为自动驾驶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具体的指导和支持。例如,北京市发布了自动驾驶车辆道路测试的相关规定,明确了测试的条件、流程和监管要求,为企业开展自动驾驶测试提供了规范的环境。上海市则在嘉定区等地建设了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为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测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
技术发展为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国内企业在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资源,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百度的 Apollo 自动驾驶平台已成为全球知名的自动驾驶开源平台,吸引了众多合作伙伴共同参与研发。该平台不断优化算法,提升自动驾驶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同时,华为在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其研发的智能驾驶计算平台和传感器技术,为自动驾驶汽车提供了强大的算力和精准的感知能力。此外,国内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也在自动驾驶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储备。
市场需求的不断释放也促进了中国自动驾驶市场的发展。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益严重,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缓解交通压力、提高出行效率的需求愈发迫切。在一些一线城市,早晚高峰时段的交通拥堵状况经常导致人们的出行时间大幅增加,而自动驾驶汽车通过智能的路径规划和高效的行驶控制,能够有效避开拥堵路段,节省出行时间。此外,消费者对出行安全性的关注也推动了自动驾驶汽车的市场需求。自动驾驶技术能够实时监测路况,快速做出反应,避免因人为疏忽导致的交通事故,为乘客提供更安全的出行体验。
3、在售新车搭载率分析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在在售新车中的搭载率也在逐年提升。目前,L1 和 L2 级自动驾驶功能已经在市场上较为普及,而 L3 和 L4 级自动驾驶功能的搭载率也在逐步提高。